2023-02-26 08:30:06 34
中国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涉猎也非常广泛。除了一些传统的诗词歌赋外,还有大量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与民间习俗相结合,也成为了我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比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春节贴对联、贴门神的习俗,一开始也是受到民间神话传说的影响。
那我们春节常见的春联和门神画像,大家都对此了解多少呢?你知道贴在门上的门神分别都是谁吗?贴对联的习俗又是如何流传开来的呢?下面,本文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春节习俗的来历。
我们经常见到,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四大门神就是神荼、郁垒、秦琼、尉迟恭。这四位当中,最早的就要数神荼和郁垒了。我国自古就有春节在门外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的材质是用桃木所做成,上面雕刻着神荼、郁垒的画像,据传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被称之为桃符。
为何要雕刻神荼和郁垒的画像呢,因为这二人有一段很厉害的神话传说故事。据传在上古时期,神荼和郁垒是两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一棵高大的桃树下,二人的任务就是检阅百鬼,如果发现有图谋不轨,想危害人间的恶鬼,就用芦苇做的绳子将恶鬼绑了喂老虎。这个传说流传开来以后,民间就将神荼和郁垒作为守护神来供奉,并把二人的画像刻在桃木上,制作成桃符挂在门口,以求驱鬼辟邪,保护平安。后来民间用纸张类型的春联取代了挂桃符,但神荼和郁垒二位门神却没有因此被取代,并一直延续至今。
再来说一下另外两位门神秦琼和尉迟恭,这二位因都是武将,所以也被称之为武门神。二人都是唐初大将,共同点就是为人忠义,纯朴忠厚并且能征善战。秦琼字叔宝,在隋末时期已经名声在外,能在万人之中取敌将首级,后来随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为人忠肝义胆,颇有三国时期关羽的风范。尉迟恭又称尉迟敬德,也是李世民手下一员大将,在玄武门之变时曾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深受太宗信任。
二人同为猛将,究竟哪个更厉害呢?这还真不好说。但在《旧唐书》的秦叔宝列传中曾记载过这样一段话,意思是秦叔宝随秦王出征美良川,击破尉迟敬德,在此次战役中,秦叔宝功劳最多。虽然没有具体记载二人到底有没有交战,但尉迟敬德战败却是有记载的。所以,秦叔宝在战绩上稍稍领先于尉迟敬德。
唐太宗与泾河龙王
秦琼和尉迟恭大约是在元代以后,才被民间作为门神来供奉,在后来很多小说中,二人都有出现,在民间也有很多关于二人的神话传说。在小说《西游记》中就有关于两位大将成为门神的情节,据传是因为泾河龙王因触犯了天条而被玉帝降罪问斩,龙王因害怕于是向唐太宗李世民求救,唐太宗也答应了龙王的请求,保证它的安全。但最终龙王还是被玉帝任命的监斩官魏征给斩了。龙王的魂魄因怨恨唐太宗言而无信所以迟迟不肯散去,并在宫外扬言要夺取太宗的性命。
大将秦琼和尉迟恭得知此事后,主动请命保护太宗安全,二人身着戎装站在门外,果然龙王不敢进犯。但日夜守候并不是长久之计,这样未免太辛苦。太宗非常体谅两位大臣,不希望他们如此辛苦,就想到何不将二人的画像贴在门上,也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后来贴画像的方法传到了民间,被广泛运用,秦琼和尉迟恭也就成了老百姓家里的守门神了。
桃符
上文说到民间最开始是帖桃符来驱邪的,后来又在桃符上加了一些联语,比如“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或者“有令在此,诸恶远辟”,写联语的目的还是为了辟邪,并且这个习俗一直持续了一千多年。直到五代时期,我国才出现了第一幅春联,是后蜀的末代皇帝孟昶在除夕当天写的,他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两句联语写在了桃符上,并挂在卧室门口,这对联语也被看做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了。
孟昶
到了宋代,这种在桃木上写对联的习俗已经很普遍了,有些人家为了方便,就把桃符换成了纸张,简单方便,成本也低,当时这种纸张叫“贴春纸”。“春联”一词其实是到明代才开始出现,贴春联的习俗能在民间甚至全国流传开来,就不得不感谢一个人, 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农民,从小对民间风俗也很了解,当上皇帝之后,他觉得春节应该热闹一些,突出节日的喜庆,大户人家每到除夕在门口贴桃符他觉得就很好,但桃符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针对这个问题,朱元璋想出来一个办法,就是用将桃符换成红纸,并在红纸上写上联语,就成了春联,并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百姓在春节时期,都要把春联贴在门上来迎接新春,自己甚至还微服私访,挨家挨户查看春联。自此之后,春联就在广大农村和城镇盛行起来,也逐渐取代了过去挂桃符的习俗了。
门神和春联的变化,也是随着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从先秦时期以神荼、郁垒为门神;到后来的唐代,由于佛教盛行,民间又以佛教中的护法神天王、力士等作为门神;宋元时期,开始流行以唐初猛将为门神,秦琼、尉迟恭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到了明清之后,门神和春联逐渐成为了家家户户春节的必备物品,门神的形象种类也开始多了起来,有辟邪驱魔的,有财源广进的,有阖家团圆的,不同的寓意,也都代表着人们对新的一年能有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些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习俗,也成为了我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
欢迎阅读文化历史那些事的原创文章,大家有什么想共同讨论的,请在下方留言或私信,一起分享阅读乐趣。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从小写作优秀,文章里常有奇言佳句出现,声名远扬,人称江郎。他长大后任职宣城太守时,一日停船在禅灵寺庙,梦见一个自称孙景阳的人出现,表示曾赠送江淹一匹锦缎,现来讨回。江淹伸手掏向怀中,果真抽出几尺锦缎。孙景阳见状却生气地表示江
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元曲大家中,著名全能曲家吴梅推崇王实甫、关汉卿和马致远三家。他说:“尝谓元人剧词,约分三类:喜豪放者学关卿,工锻炼者宗实甫,尚轻俊者号东篱。”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没有以“四大家”称呼四人。这些
一、中国丝绸国粹精评:丝绸是中国的特产,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更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不断大批地运往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产品。由此被欧洲人称为丝绸之路,中国也被称之为"丝国"。丝绸所含的天然纤维主要是蚕丝纤维,是熟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动物纤维之一,包括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木薯蚕丝等。蚕丝纤维是唯一得到实际应用的天然长丝纤维,由蚕改
«——【·前言·】——»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之一,出现于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约公元前14世纪至前11世纪,它是中国最早的书写文字,代表了当时中国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那么甲骨文的起源与发展,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甲骨文的起源与发展·】——»社会背景甲骨文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自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共历时约500年。商朝时期社会主要是以农耕为主,同时也有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社会分为上下两级,上层是贵族和祭祀阶层,下层是农民和手工业者。商朝还有强大的宗教信仰,相
古来勤学励志的人物不在少数,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牛角挂书……其中,凿壁偷光的匡衡,更是成为了代代文人学子砥砺奋行的榜样。然而,匡衡的故事似乎堪堪停在了他偷光苦读,成为一代相宰,扬名立万的巅峰时刻,之后的匡衡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辅佐王业,贤良终老,还是另有所为?兰陵建业志:立志读书,发奋用功匡衡,字稚圭,出身世代务农之家,家境苦寒,自记事起,他就提着等半身高的饭盒,踉踉跄跄地跑到田间地头给家中的劳动力送饭,再大一点,他已经可以勉强握住锄头,像模像样地除草松土了。匡衡的原名叫匡鼎,自小他父亲就去
原文链接:https://www.baike20.com/shbaike/796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15661083@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生活百科 2023-03-22
生活百科 2023-03-22
生活百科 2023-03-22
生活百科 2023-03-22
生活百科 2023-03-22
生活百科 2023-03-22
生活百科 2023-03-22
生活百科 2023-03-22
生活百科 2023-03-22
生活百科 2023-03-22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