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5 08:26:49 3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月球本身会发光吗,以及月亮自己能发光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 月球本身会发光吗
2、 月亮自己能发光吗
3、 月球为什么会发出光
4、 月球会不会发光?
5、 月球绕着地球转
答:月亮不是恒星,是不会发光的。但是他能反射太阳光(反射百分之七到地球)
在物理科学史的长河中,最早提出“光到底是具有波动性还是粒子性”的是惠更斯和牛顿。由于牛顿在物理学界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牛顿提出的《光的粒子学说》占主要地位。之后,杨氏双缝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进而,光的波动学说抢占了主要地位。
1905年,爱因斯坦接受了普朗克的量子学说,提出光量子的概念,从而很好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并于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至此,人们才普遍认识到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注(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所有的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不管光在不同的环境中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出来,所有的物体的发光机制都是一样的——量子跃迁。所谓的量子跃迁,通俗说,就是在原子内部,电子在不同的能级之间“跳跃”(跃迁)的过程中会发出光子或者吸收光子。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会释放光子。电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会吸收光子。因此,我们看见了某个物体发出了光,就是因为原子中的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完成了跃迁。
那么,我们为什么能够看见月亮“发光”呢?事实上,我们能够看见月亮“发光”并不是由月亮自己发出的光,而是太阳。在太阳的内部,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核聚变,无疑,在太阳内部的原子中,绝大部分都处于高激发态,千军万马的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释放光子。
当太阳释放出光子后,无数光子照射到了月球上,此时,月球充了一面巨大的“镜子”。由于月球表面上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月球这面“大镜子”就是巨大的漫反射镜子。最后,经过满反射后的光子历经千难万险,穿过大气层而照射到了我们的眼中。
参考资料
月亮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光。月亮其实,不会发光,它只是折射了太阳的光芒。月亮本身不发光。他是反射太阳光。 其实月亮的光是它反射太阳光的结果,地球人都知道的,他不像太阳那样产生核聚变。月亮的光是反射的太阳的光,月亮也不是光源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光。月亮是不会发光的,它是反射太阳的光。月亮不会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月亮的光亮,是月亮反射了太阳的光。因为月亮上的大气层非常稀薄,基本上没有,所以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一部分被月球表面吸收另一部分就被反射。这样我们就能看见月亮发光了。那是太阳照的哈哈没有光的话地球人就不知道那是月亮了`~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是通过反射太阳光我们才能看见它的,如果太阳光照不到它的话我们是看不见月亮的月亮本身不是光源,只是反射了太阳的光因为晚上太阳去睡觉了月亮晚上值班为了让不能再一起的相爱的人可以看到对方,我一直觉得月亮浑身是情,是浪漫的象征,每当我想起他的时候,就会看月亮,就会看到他在对我笑。其实月亮的光是它反射太阳光的结果,他不像太阳那样产生核聚变。其实月亮也是会发热的,这个热可能不是你理解的是月亮自身产生的热,就像太阳把别的东西照一段时间后会变热一样,由于太远你没有感觉到。
月亮(科学的讲应该叫月球)本身是不会发光的,它象我们的地球一样,是个行星,而不是象太阳那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恒星。 月亮表面到处都是些裸露的岩石和环形山的侧影。整个月亮表面还覆盖着一层碎石粒和浮土。月亮表面是没有大气的,它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亮的。而不是自身能发光。
月亮的光是它反射太阳光的结果,他不像太阳那样产生核聚变。其实月亮也是会发热的,这个热可能不是你理解的是月亮自身产生的热,就像太阳把别的东西照一段时间后会变热一样,由于太远你没有感觉到,而且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被太阳照射的一面会很快升温,阴面则相反,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温度迅速下降月亮不是恒星,它不能发光,但它能反射太阳光。
概况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的一颗固态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9万千米)。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最先登陆月球的人类。1969年9月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返回地球,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至阿波罗17号结束。
详细内容
月球是被人们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人类至今第二个亲身到过的天体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4.8公里,大约是地球的1/4、太阳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和太阳一样大。月球的体积大概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差不多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永远都是一面朝向我们,这一面习惯上被我们称为正面。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27.321666天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3/4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顺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顺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顺时针绕日公转的,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月球相对于太阳来说拥有相同的角动量,即“从一开始就是以这个方向转动”。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见)。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月球的亮度随月相变化而变化,满月时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1000℃,很可能是熔融的,据推测大概是由Fe-Ni-S和榴辉岩物质构成。
月亮不会发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属于反射光。
月亮,也称月球,年龄大约有46亿年。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卫星,而且距离地球也最近,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月亮并不是恒星,所以其本身不会发光,我们在夜晚看见的皎洁月光,其实是月亮反射了太阳的光形成的现象。
因为月亮上的大气层非常稀薄,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所以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一部分被月球表面吸收,另一部分就被反射,于是,我们就可看见月亮发光了。虽然月亮反射的光只有百分之七能到达地球,但足以照亮地球上的黑夜。
扩展资料: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
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即撞击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形。月球上直径大于1000米的撞击坑多达33 000多个。
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撞击坑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撞击坑,深达8788米。除了撞击坑,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地球和月球是相互绕地月中心共同旋转——这个中心是在地球的内部,所以看起来我们就以为月球是绕地球公转的。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就是从地球的北极上空来看是月球绕地球作逆时针旋转,从地球的南极上空看来月球是顺时针绕地球旋转。公转周期为29天多一点。
月球是自转的,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也就是月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是一致的。自转时的周期也是29天多一点,这样的话,月球就老是以一面来对着地球转动。
也就是月球如同地球的一颗同步卫星。
地球质量约是月球的81倍,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应当是对月球的81倍,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数值上等于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也就是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是月球对地球的162倍。
他们相互之间的引力不足以使他们在一起,初看起来,他们分别都应该被太阳吸走。也就只需考虑地月系这个整体,或者说他们的质心围绕太阳运行的合理性了。
扩展资料:
日地平均距离约1.496亿公里,地月系的运行速度应该等于地球的公转速度即30km/s,轨道半径等于日地距离,质量取地月系总质量,周期为一个太阳年。利用万有引力公式F=GMm/r^2=mv^2/r=m(2π/T)^2r进行非常简单的计算会发现地月系处在目前的状态是非常合理的。
当然,也可以用月球落在引力势阱等其它方式来解释。不管月球的起源如何,同源说,灾变说还是俘获说,月球的初始条件:其线速度,方向,质量和位置决定了其命运。
月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周期相等(称为潮汐锁定),因此月球始终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地球海洋潮汐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月球引力的作用。由于地球海洋的潮汐作用力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地球的自转总是受到一个极其微弱的作用力在给地球自转“刹车”。
长期积累下来,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地球的自转周期越来越慢,一天的时间极其缓慢地增长,大约几年增加1秒;由于地球的反作用力,使月球缓慢地距离地球越来越远,每一年远离地球大约3.8厘米。
月球与太阳的大小比率与距离的比率相近,使得它的视大小与太阳几乎相同,在日食时月球可以完全遮蔽太阳而形成日全食。
以上就是关于“月球本身会发光吗”的全部内容了,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分享转发哦!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从小写作优秀,文章里常有奇言佳句出现,声名远扬,人称江郎。他长大后任职宣城太守时,一日停船在禅灵寺庙,梦见一个自称孙景阳的人出现,表示曾赠送江淹一匹锦缎,现来讨回。江淹伸手掏向怀中,果真抽出几尺锦缎。孙景阳见状却生气地表示江
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元曲大家中,著名全能曲家吴梅推崇王实甫、关汉卿和马致远三家。他说:“尝谓元人剧词,约分三类:喜豪放者学关卿,工锻炼者宗实甫,尚轻俊者号东篱。”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没有以“四大家”称呼四人。这些
一、中国丝绸国粹精评:丝绸是中国的特产,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更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不断大批地运往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产品。由此被欧洲人称为丝绸之路,中国也被称之为"丝国"。丝绸所含的天然纤维主要是蚕丝纤维,是熟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动物纤维之一,包括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木薯蚕丝等。蚕丝纤维是唯一得到实际应用的天然长丝纤维,由蚕改
«——【·前言·】——»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之一,出现于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约公元前14世纪至前11世纪,它是中国最早的书写文字,代表了当时中国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那么甲骨文的起源与发展,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甲骨文的起源与发展·】——»社会背景甲骨文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自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共历时约500年。商朝时期社会主要是以农耕为主,同时也有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社会分为上下两级,上层是贵族和祭祀阶层,下层是农民和手工业者。商朝还有强大的宗教信仰,相
古来勤学励志的人物不在少数,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牛角挂书……其中,凿壁偷光的匡衡,更是成为了代代文人学子砥砺奋行的榜样。然而,匡衡的故事似乎堪堪停在了他偷光苦读,成为一代相宰,扬名立万的巅峰时刻,之后的匡衡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辅佐王业,贤良终老,还是另有所为?兰陵建业志:立志读书,发奋用功匡衡,字稚圭,出身世代务农之家,家境苦寒,自记事起,他就提着等半身高的饭盒,踉踉跄跄地跑到田间地头给家中的劳动力送饭,再大一点,他已经可以勉强握住锄头,像模像样地除草松土了。匡衡的原名叫匡鼎,自小他父亲就去
原文链接:https://www.baike20.com/shbaike/809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15661083@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生活百科 2023-03-22
生活百科 2023-03-22
生活百科 2023-03-22
生活百科 2023-03-22
生活百科 2023-03-22
生活百科 2023-03-22
生活百科 2023-03-22
生活百科 2023-03-22
生活百科 2023-03-22
生活百科 2023-03-22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