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面镜成像特点(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原理讲解)

 2023-03-12 08:08:38    37  

如果有人问你: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有几种,你一定会肯定地回答:根据物距的不同,凸透镜的成像无非就是这么几种情况: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等大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

除了这几种情况,凸透镜有没有其他成像情况发生呢?小编负责任地告诉你:有!

课堂上,老师在演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同学们都在仔细观察光屏上的像,突然有一位同学惊叫起来:“哇!老师,怎么凸透镜里面也有两个像”。“是吗?”,老师一边回答,一边和所有学生一道去找凸透镜里的两个像。真的耶,凸透镜中真有两个像!

凸面镜成像特点(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原理讲解)-第1张图片

如下图所示,凸透镜里赫然藏着两个像,而且一个是正立的,一个是倒立的。

凸面镜成像特点(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原理讲解)-第2张图片凸面镜成像特点(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原理讲解)-第3张图片

这个时候,大家既兴奋,又感到疑惑。老师也不失时机地问学生:奇不奇怪?神不神奇?这两个像是怎么来的呢?

那么,这两个像的成像原因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咱们还得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说起。咱们之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做实验,是因为玻璃既可以透光,也可以反光,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像的位置。也就是说,玻璃也可以利用光的反射来成像。说到这里,相信有些同学已经开始寻找到问题的部分答案了。

凸面镜成像特点(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原理讲解)-第4张图片

没错,和玻璃一样,凸透镜也是既可以透光,也可以反光的。只不过与玻璃板不同的是,凸透镜的反光面是凸起的,也就是说,凸透镜对光发生反射时,相当于一个凸面镜。大家看到的凸透镜里的两个像,实际上属于凸面镜成像。

凸面镜成像的特点想必大家没有忘记,汽车的后视镜就是一个凸面镜,从后视镜里看到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凸面镜成像特点(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原理讲解)-第5张图片

那么凸面镜成像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看了下面这个凸面镜成像的光路图,大家就能明白了。

凸面镜成像特点(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原理讲解)-第6张图片

原来,凸面镜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通过成像过程作图,可以看出,凸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凸透镜里两个神秘像的来龙去脉吧。

这里小编给图中的三个像编了号,像1是大家最熟悉的,这个像的主人是蜡烛,这是蜡烛的实像呈现在光屏上;像2的主人也是蜡烛,是凸透镜的右侧反光面利用光的反射,使蜡烛在镜中成一正立缩小的虚像;那么像3的主人又是谁呢?像3是倒立的,而光屏上的像1也是倒立的,如此看来,像3的主人正是光屏上的像1,是凸透镜的左侧反光面利用光的反射,使光屏上的像1在镜中成一正立缩小的虚像,由于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的,所以这个像在镜中的虚像也是倒立的。

凸面镜成像特点(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原理讲解)-第7张图片

还记得刚刚结束的这次月考中的题中有这样一问吗?整理器材时,香香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 (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答案就是:反射。

好了,神奇的凸透镜成像总算是有个大结局了。再一次提醒同学们,学好物理真的要重视观察和实验。

  •  标签:  
相关推荐
凸面镜成像特点(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原理讲解)生活百科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从小写作优秀,文章里常有奇言佳句出现,声名远扬,人称江郎。他长大后任职宣城太守时,一日停船在禅灵寺庙,梦见一个自称孙景阳的人出现,表示曾赠送江淹一匹锦缎,现来讨回。江淹伸手掏向怀中,果真抽出几尺锦缎。孙景阳见状却生气地表示江

2023-03-22  10
凸面镜成像特点(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原理讲解)生活百科

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元曲大家中,著名全能曲家吴梅推崇王实甫、关汉卿和马致远三家。他说:“尝谓元人剧词,约分三类:喜豪放者学关卿,工锻炼者宗实甫,尚轻俊者号东篱。”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没有以“四大家”称呼四人。这些

2023-03-22  7
凸面镜成像特点(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原理讲解)生活百科

一、中国丝绸国粹精评:丝绸是中国的特产,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更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不断大批地运往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产品。由此被欧洲人称为丝绸之路,中国也被称之为"丝国"。丝绸所含的天然纤维主要是蚕丝纤维,是熟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动物纤维之一,包括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木薯蚕丝等。蚕丝纤维是唯一得到实际应用的天然长丝纤维,由蚕改

2023-03-22  6
凸面镜成像特点(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原理讲解)生活百科

«——【·前言·】——»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之一,出现于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约公元前14世纪至前11世纪,它是中国最早的书写文字,代表了当时中国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那么甲骨文的起源与发展,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甲骨文的起源与发展·】——»社会背景甲骨文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自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共历时约500年。商朝时期社会主要是以农耕为主,同时也有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社会分为上下两级,上层是贵族和祭祀阶层,下层是农民和手工业者。商朝还有强大的宗教信仰,相

2023-03-22  10
凸面镜成像特点(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原理讲解)生活百科

古来勤学励志的人物不在少数,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牛角挂书……其中,凿壁偷光的匡衡,更是成为了代代文人学子砥砺奋行的榜样。然而,匡衡的故事似乎堪堪停在了他偷光苦读,成为一代相宰,扬名立万的巅峰时刻,之后的匡衡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辅佐王业,贤良终老,还是另有所为?兰陵建业志:立志读书,发奋用功匡衡,字稚圭,出身世代务农之家,家境苦寒,自记事起,他就提着等半身高的饭盒,踉踉跄跄地跑到田间地头给家中的劳动力送饭,再大一点,他已经可以勉强握住锄头,像模像样地除草松土了。匡衡的原名叫匡鼎,自小他父亲就去

2023-03-22  9

原文链接:https://www.baike20.com/shbaike/873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15661083@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